
工作人員給海水稻材料播種并搭建拱棚。
5月1日,記者從青島海水稻研發(fā)中心獲悉,今年的海水稻近日已啟動播種,預計播種約1000份海水稻材料,其中包括約200份從海南三亞南繁基地帶回來的新培育的耐鹽堿水稻材料。據(jù)了解,今年5月底,將在全國五大類型鹽堿地同時開始海水稻千畝片的大規(guī)模試種。
自4月23日開始,位于李滄區(qū)白泥地的青島海水稻研發(fā)中心實驗基地,迎來了今年的首次海水稻材料播種。記者現(xiàn)場探訪看到,研發(fā)人員在實驗基地選擇了12塊實驗田,澆灌后在實驗田畫上方格、插上標識牌,把前期經(jīng)過催芽的種子撒進對應的方格里,覆蓋后搭起塑料拱棚保溫保濕。等環(huán)境溫度達到要求,再將拱棚撤掉,等秧苗長成即可插秧。
青島海水稻研發(fā)中心耐鹽堿品種選育項目經(jīng)理單貞告訴記者,今年播種的海水稻采用的是旱育秧模式,播種的水稻材料有的是專家供種,有的是選育的耐鹽堿水稻材料,以及從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運來的第二代海水稻種子。去年試種的海水稻采用的是千分之六鹽度的海水,今年計劃在此基礎上提高鹽度,以此篩選更耐鹽堿的水稻。
研發(fā)人員介紹,今年預計播種千余份海水稻材料,其中包括約200份從海南三亞南繁基地帶回來的新培育的耐鹽堿水稻材料。在這些海水稻材料播種育秧后,生長30~35天后便能進行插秧。插秧后,這些海水稻首先將進入返青期,然后進入分蘗期,再進入高速生長期,大約8月份進入揚花期,等到9月底至10月初即可收獲海水稻。
記者了解到,今年5月份,青島海水稻研發(fā)中心將首次在東北蘇打凍土鹽堿地、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區(qū)、東營黃河三角洲地區(qū)、青島城陽濱海鹽堿地、南泥灣次生鹽堿化鹽堿地全國五個主要類型的鹽堿地上,同時進行海水稻千畝片的大規(guī)模試種,檢驗這些海水稻材料在不同地質(zhì)條件下的最終產(chǎn)量和品質(zhì),并爭取今年能拿出不低于一個可以在全國大范圍推廣、經(jīng)過國家審定的品種。 1/2 1 2 下一頁 尾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