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春晚“上得廳堂,下得廚房”,老少皆宜,喜聞樂見,F(xiàn)場掌聲如潮,場外一片叫好。有老人的歡樂,有孩子的童話,有青年的朝氣,有少年的活潑;取材很小,感動卻不小。盡管還有明星的“湊樂”,主持人的“占位”,但瑕不掩瑜?偟膩碚f,仍是一臺接地氣的春晚,民眾的春晚,比去年春晚總體水平提高不少,讓我們看到春晚的轉型與復蘇。
一是地氣的復蘇。開場曲《歡歌賀新春》退卻了南郭先生春晚主持人參與,48個春晚主持人才藝展示,表面看是支持人露臉,實際上是春晚主持人的轉型和春晚主持的改革,過去那種“一人一話筒,專門報幕情”很占用春晚黃金時間,以致民眾一到報幕就心急。而現(xiàn)在,藝術化的報幕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節(jié)目,完成了春晚處處皆精彩的民意訴求。小品《我要上春晚》都是簡單的群眾演員,但表演的精彩與掌聲一點也不簡單,勞動顯功夫,瓜果巧成樂器,菜姐高亮金嗓,社區(qū)其樂無窮等,展現(xiàn)新農村、新社區(qū)新風尚、新風貌、新文明;一下讓民眾熱血沸騰。小品《想跳我就跳》雖然還是老面孔,但表演的卻是草根新生活,放歌卻是新進步,不管感動前仰后合也好,笑的涕淚揉濕手拍也罷,反正“這事不賴我”。
二是品牌的復蘇!肚俟~和鳴》和《茉莉花》歡樂之外更驚奇,因為中國的春晚融進了外國文藝元素,讓中國人欣賞到外國文藝的精彩,也讓外國人感受到中國春晚的“溫度”,從而讓中國春晚不僅成了世界欣賞的春晚,也成為世界參與的春晚,春晚品牌從此就要在世界崛起,這是春晚打造國際品牌的開始,無疑是春晚劃時代的創(chuàng)意。過去春晚等著看趙本山,實際上把其他節(jié)目炒作成了“旁觀”,而事實上諸多大腕、明星節(jié)目老套、賣嬌、耍牌等嚴重脫離群眾,民眾壓根就不喜歡,只有等著看趙本山在“土里亂鉆”,雖然對弱勢群體開涮不少,但民眾還是給予了搞笑;一個人的春晚,是春晚的失敗。今天春晚精彩節(jié)目前后搭配,這才是春晚復蘇的新生。
三是質量的復蘇。本來趙本山的退出,許多人都感到今年春晚“沒味道”;當進入今年春晚才發(fā)現(xiàn)“風光撲面”,最關鍵是節(jié)目選點于基層關注事,不是以表演勾引感動,而是以感動靈性表演。“嫦娥”飛天,航母入海,少年中國與天不老,壯哉中國少年與國無疆,說草根事,發(fā)草根情,抒發(fā)正氣與家國之愛,不管民眾“有沒有牌,我都驕傲”,春晚真的《攤事了》,攤大事了,這就是《我們的幸福》。土耳其的國舞《火》到中國春晚,臺灣的劉謙再次被春晚“當選”等,都在證明春晚節(jié)目總體質量力爭上流。
不用說郭德綱沒有節(jié)目“鋼”,也不用說毛阿敏的節(jié)目還很毛,更不用說沒有小品王趙本山等,這都不影響今年春晚是一臺進步的春晚,復蘇的春晚。趙本山只成就了“一個人的春晚”,失去了趙本山,卻成就了今年近乎“完美的春晚”,這是春晚的覺醒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