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,一区二区精品性色,欧美v视频一区二区三区,台湾综合区国产精品

      1. 首頁    山東    國內(nèi)    社會    教育    旅游    房產(chǎn)    娛樂    企訊    女人    財經(jīng)    科技    健康    家居  

         

         首頁 > 健康 > 正文
           

        馬春紅:肝臟疾病基礎研究,我觸及了夢想的邊緣

        2018-03-16 14:59:15  |  來源:  |  作者:劉婷婷  |  閱讀:次  字號: T   T
         

        在我國,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發(fā),目前大概有8000萬人被感染,并且每年差不多有100萬人會死于相關疾病。“乙肝病毒是一種非常狡猾的敵人,對機體的免疫防御有很好的逃避辦法。”馬春紅教授是山東大學基礎醫(yī)學院免疫與肝臟疾病團隊的學術帶頭人,在她看來,如何揭示乙肝病毒的逃逸機制,對乙肝治療以及更多免疫系統(tǒng)相關疾病的治愈有很大的借鑒性,這正是她們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。日前,由馬春紅教授等完成的“乙肝病毒及免疫微環(huán)境參與慢性炎癥和惡性轉化的機制研究”課題,獲得教育部高?茖W研究優(yōu)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一等獎。

        慢慢積累,成就三大創(chuàng)新性成果

        在馬春紅教授看來,急性肝炎不是臨床大夫特別害怕的一種肝炎類型,反而是慢性肝炎更需要引起關注。慢性肝炎的治愈主要從兩方面入手,一是乙肝病毒本身,二是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(tǒng),這兩方面共同決定著患者病情的進展。“我們團隊的研究,正是根據(jù)這兩大方面展開的,一個是看病毒,另一個是看免疫。”

        2002年,馬春紅拿到了自己第一個國家級青年基金。在此后十余年時間里,她和自己的團隊獲得了13項國家自然基金課題及教育部優(yōu)秀人才計劃的資助,以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與肝癌為模型,圍繞乙肝病毒感染、免疫微環(huán)境兩個關鍵節(jié)點及二者的相互作用,在肝臟非可控性炎癥惡性轉化機制研究方面取得了創(chuàng)新性成果,期間發(fā)表10篇代表性論文,累積影響因子90.681,累積SCIE他引232次,成功轉讓發(fā)明專利1項。

        這個團隊的研究,主要有以下三大創(chuàng)新點:

        *開啟了Tim-3參與慢性病毒性感染誘發(fā)免疫耗竭的新方向,揭示了NK功能紊亂的重要機制,為闡明慢性病毒性感染介導非可控炎癥的機制提供了新的證據(jù)。

        *首次報道了Tim-3在肝癌患者TAMs中高表達,通過促進巨噬細胞M2型極化進而加速腫瘤生長和轉移的新機制,而阻斷Tim-3可以有效逆轉巨噬細胞M2樣表型、減緩腫瘤進程。

        *首次確定了新基因TIPE1和ZHX2通過誘導細胞死亡、阻斷細胞周期進程,在肝癌中發(fā)揮抑癌基因活性,同時發(fā)現(xiàn),乙肝病毒通過調(diào)節(jié)肝癌細胞中端粒酶逆轉錄酶hTERT和凋亡受體DR5表達、促進肝細胞惡性增殖、抑制細胞死亡,是感染肝細胞惡性轉化的重要機制。

        “有些工作其實沒做完,還可以繼續(xù)做深。”這次申報教育部高?茖W研究優(yōu)秀成果獎,是馬春紅教授工作二十多年來第一次組織報獎,整合了她獨立做科研之后的大部分成果。能夠獲得一等獎,她很意外,同時又很高興。因為在她看來,這是業(yè)界對自己團隊十余年工作的一個認可。“之所以能獲獎,我感覺是因為我們工作的延續(xù)性,一直延續(xù)一個科研方向、瞄準一個科學問題。”

        “圍繞肝病來做,我關心的科學問題始終沒變”

        “我最大的優(yōu)點,也是缺點,就是沒有太大欲望,認準一件事情就不太會想其他,比較直。”與自己性格很像,馬春紅教授的研究方向也很“直”,從來沒離開一個核心,那就是肝病研究。

        1994年,馬春紅碩士畢業(yè)后分配至原山東醫(yī)科大學微生物與免疫學教研室工作。在這里,她遇到了對自己幫助、影響很大的一位老師——當時的微生物與免疫學教研室主任孫汶生教授,也是她后來的博士生導師。

        延續(xù)導師的研究方向,馬春紅開始接觸乙肝病毒方面的問題,重點針對病毒本身開展研究,一直到2005年。這一年,她開始調(diào)整自己的研究方向,慢慢向免疫學傾斜,開始了一個新領域的開拓。“免疫學一直很熱,當時國內(nèi)也有很多不錯的研究,但山大這方面還剛起步。”當時的馬春紅剛剛被學校破格晉升為教授,同時結束了在美國Kentucky大學的博士后學習,開始“破釜沉舟”想要施展一番拳腳。

        研究方向上的小調(diào)整,是馬春紅教授給自己制造的一次挑戰(zhàn)。在她的回憶里,確定新方向的那段日子很難,要重新學習、使用新技術,適應新領域的新體系。“那是真正需要我自己去開拓的東西,當時和學生一起,不斷做實驗,不斷摸索。”這種艱難的嘗試,一直到2009年他們首篇文章在《細胞分子免疫學》雜志發(fā)表,情況才有所好轉。這篇由博士生鞠瑛作為第一作者完成的學術文章,首次報道了免疫調(diào)節(jié)分子Tim-3在乙肝病毒感染誘發(fā)的CD8+T細胞功能耗竭中的重要作用,開啟了乙肝病毒免疫耗竭研究的新領域。

        我來說說( 
        來頂一下
        返回首頁
        返回首頁
        上一篇:口干舌燥的四大原因 教你正確預防
        下一篇:傳承中醫(yī)藥文化 助力“民族瑰寶”造福全人類
         
        0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推薦資訊
       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(yè)增收
       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(yè)
        寧陽:持續(xù)壯大林果產(chǎn)業(yè) 多點發(fā)力點亮綠色經(jīng)濟
        寧陽:持續(xù)壯大林果產(chǎn)
        “青衿致遠”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
        “青衿致遠”實踐團參
        種下“牧草綠”,治愈“鹽堿白”
        種下“牧草綠”,治愈
         
        欄目最新
        欄目熱門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版權聲明   |   網(wǎng)站簡介   |   網(wǎng)站導航   |   頻道招商   |   聯(lián)系方式   |   友情鏈接
        山東信息港 ingsd.com